2020年12月3日19时,厦门大学蔡从燕教授应邀莅临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围绕“中国崛起中的跨国司法对话——中国法院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主题,于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1205学术报告厅带来了一场极具启发性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张华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彭岳教授担任与谈人。讲座同时吸引了我校众多师生参与,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
蔡教授就国际法研究的方法论出发,指出其研究主题从国际法的科内整合的方法出发,基于国际法与对外关系法的耦合,从中国法院的对外公共政策凝练出中国法院的跨国司法对话议题。同时引出了Anne-Marie Slaughter的理论框架,以“跨政府网络”概念发展出在中国司法语境下的中国的“跨国司法对话”,提出在现代民主国家之中,跨国司法对话构成了“跨政府网络”的一部分,传统的法院对外关系研究大多关注于法院在对外关系中的有限内容,Anne Slaughter的理论的优势体现在纳入了更多的司法实践内容,其中诸如法官培训、法官会议等较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并赋予了其以理论价值。
图:讲座现场
蔡教授进一步指出,产生“跨国司法对话”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国际性法院和仲裁庭数量的增加,民主的全球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点明“跨国司法对话”的作用在于增加司法决策的质量,增加法官之间的交流,解决诸如“诉讼爆炸”等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在中国崛起,大力倡导“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该议题则蕴含着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但区别与Anne Slaughter理论中的部分不合理,蔡教授说到,Anne Slaughter的“跨国司法对话”是建立在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隐含着“文明国家等级论”的思想,并且提出思考,建立在普通法系国家之间的“跨国司法对话”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如何协调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之间判决的关系。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国司法制度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实现中国重塑全球化,进而“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的“跨国司法对话”影响。国家间的多重外部因素产生了对内部司法体制的影响,也推动着中国的“跨国司法对话”进程的发展,具体为国内法官援引外国法院判决,法官培训,大法官会议等类型,且在未来的实践当中,应当更多注重提高中国法院判决为外国法院所援引的可能性,且保证“对话”的有效性,且需要注意避免“大国沙文主义”。
其后,彭岳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指出“跨政府网络”理论的实践意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体现在南京海事法院“一带一路”建设当中。进一步指出,“跨政府对话”的中国思路,提供了一条将国家意志与规则上升到国际层面的途径,不仅是在法院层面,还有兼容监管、税收等国际经济法各方面,以更好体现民主意志的方式,将本国意志进行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认识的共同体。
图:点评环节
随后,讲座在张华副教授的主持下进入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蔡教授进一步解释“跨国司法对话”的有效性是整体意义上的扩大影响力,尤其是全球化背景下法律融合需要更细致,未来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海事领域甚至是造法领域也将产生更多可能性。最后,张华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蔡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蔡老师的讲座给大家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提升,更是研究方法上的指点。最后,到场师生与蔡教授合影留念。
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