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张保生教授在逸夫管理科学楼1205室为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科学证据与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角色转变的趋势”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叶金强院长主持、秦宗文教授、彭心韵博士与谈。周安平教授、陈坤副教授、艾佳慧副教授等本院教师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叶金强院长对张保生教授进行了介绍,并高度赞扬了张老师对于证据法学的贡献。
张保生教授将本次讲座的内容详细分解为六个部分:即证据基本属性;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意义;专家辅助人身份的多重性及其弊端;“林森浩投毒案”与专家辅助人意见性质之争;专家辅助人意见向专家证言演变的问题。先从一般意义上的证据进行分析,进而过渡到科学证据的分析,再具体分析当前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利弊,以及其向专家证人的演变趋势。在讨论中,张教授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案例以及详实的数据。
通过细致的分析和严谨的论证,张教授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第一,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的角色转变,是由中国“鉴定人+专家辅助人”专家证据制度的内在矛盾驱动的,是摆脱科学证据运用过程中证明和采信之现实困境的一条最佳途径。第二,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角色转变的核心要求:一是实现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专家辅助人意见与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平等;二是将过去强加给专家辅助人的不合理的质证职责还给律师,使其回归专家证人本色;三是贯彻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规则,特别是提高律师的交叉询问能力。第三,随着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角色的转变,专家辅助人与鉴定人所提供的专家证言在可靠性程度上的差异,对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要求。
张教授论述完毕后,进入与谈环节。秦宗文教授和彭心韵博士分别对张老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评议。秦教授高度评价了张教授对于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的开拓性贡献,认可了其基本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了目前我国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变革将面临的难题:第一,对律师的要求大大提高,并存在律师诱导证人作伪证的问题;第二,应当发挥庭前会议的重要作用;第三,可能仅能在大案、要案中适用,其将面临刑事诉讼思维转变,以及提升辩方诉讼能力等诸多问题。
彭博士紧接着进行了评议。与张教授、秦教授的着眼点不同,彭博士主要着眼于过去,仔细分析了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形成原因。她认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出现主要有三点原因,即对公检法垄断刑事案件鉴定权的突破,实践中专业判断屡屡出错的现实以及科技发展对于法官裁判的冲击。这种制度的出现是由于法院希望获得更加专业的帮助。
最后,各位同学积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张教授一一耐心予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