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下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刑释人员犯罪预防平台并开展试点应用》(2018YFC0831100)课题四成果评审会在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1101会议室顺利召开。由司法部犯罪预防研究所罪犯改造研究专家陈志海研究员、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刑法学专家孙国祥教授、浙江司法警官学院犯罪危险性评估专家孔一教授、南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专家狄敏董事长、江苏警官学院犯罪心理学专家薛宏伟副院长、江苏监狱管理局监狱矫正与管理专家吴旭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工作专家鲁兴虎副教授七人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刑释人员犯罪预防平台并开展试点应用》(2018YFC0831100),所属课题四即《研究基于要素关联的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改造质量评估与风险预警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改造质量评估模型与风险预警模型”和“风险评估体系和改造质量评估体系”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对该理论研究及成果材料进行了审定,并听取了课题组就有关课题成果的汇报和答辩。
图1:评审会现场
课题四负责人狄小华教授首先就项目来源、研究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等进行了汇报。
根据狄教授介绍,课题四《研究基于要素关联的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改造质量评估与风险预警技术》属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由南京大学主持,北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苏怀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任务是致力于解决再犯风险的评估与防控以及罪犯改造质量的评估等一系列问题。
在研究内容方面,首先,狄教授从再犯风险评估技术的演进、再犯风险预警与改造质量评估模型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开展情况三个方面汇报了课题研究过程。然后,重点讲述了本课题研究所构建的三个重要理论模型,即犯因与应因关系动态模型、再犯风险动态预警模型以及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模型。接着,介绍了全要素且可解释的再犯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改造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最后,狄教授强调智能化再犯风险预警、方案推荐和效果评价要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大数据。而如何解决数据有效性的问题以及如何把技术应用和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则是课题成果转化行之有效、行稳致远的关键。
在成果展示环节,狄教授简单介绍了目前该课题形成的可见成果,主要包括17篇论文、7项发明专利和3项软件著作权。
图2-3:狄小华教授作现场报告
进入提问环节,与会专家主要提出二个问题:第一,项目模型适用于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但是这两种情况却是截然不同的。这两者用同一套指标能保证可靠性吗?第二,数据主要来源于犯罪分子服刑期间,他(她)们在出狱后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情况,这个数据对后期的行为评价或者说预测一定有参考性吗?狄教授答道,再犯风险评估涉及引起犯罪的犯因因素和干预再犯的应因因素,这些因素有的是静态数据,如整个刑事司法过程所形成的有关罪犯的各种电子档案,有的是动态的,需要通过技术采集并共享狱内、狱外数据,或服刑期间改造数据和刑满释放以后的生活数据。数据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只要实现共享,就可以进行动态评估,为再犯预警、预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全要素再犯风险评估模型的特点是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应用,不仅可以扩大或删减影响再犯因素,使评估指标体系更为全面和科学,而且随着数据的积累可以实现评估的类型化和个别化。
图4-10:专家讨论及答辩环节,照片排序不分先后
最后,专家组进行了评议且形成了评审意见,并由专家组组长陈志海研究员进行了宣读。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破解智能化评估的准确性和可解释难题;二是构建犯因因素与应因因素的互动模式;三是形成单因素、多因素及全要素预警和改造质量评估模型;四是构建了开放式的指标体系。成果既有科学的理论根据,又有充分实证依据,不仅达到了课题任务书的考核验收指标要求,更是为再犯风险评估的智能化研发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至此,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C0831100)课题四成果评审会圆满落幕。
文/刘文轩
图/狄欣怡